中胚層療法是什麼?
中胚層療法是一種非手術的微整注射技術,將有效成分如玻尿酸、膠原蛋白增生劑、肉毒桿菌素、PRP/PLT/PLE(血小板血漿)等,注入皮膚「真皮層」,改善膚質、提亮膚色、淡化細紋、或甚至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想先了解更多關於「中胚層療法」、「水光注射」、「水光針」、「水光槍」,可先到陳醫師之前發的這篇文章 中層療法爆紅!水光針(槍)效果真有這麼神?超白話懶人包
(陳醫師示範使用水光槍施打)
那把中胚層療法拿來運用在改善黑眼圈是可行的嗎?當然可以!陳醫師就來告訴你如何進行。
中胚層療法 = 水光注射?
中胚層療法白話說就是利用「精準注射」的技術,將成分直接輸送到真皮層,相較於塗抹保養品只能作用於表皮層,中胚層療法能夠將有效成分深入肌膚真皮層!不過要怎麼注射呢?其實可以透過水光槍儀器、也可以透過醫師使用針筒注射;以往要注射玻尿酸、膠原蛋白增生劑、肉毒桿菌素或PRP/PLT,主要是靠醫師持針筒以「手動」注射控制,有些醫師仍然喜歡用手動注射的方式,有更高的靈活度,有助於達到細膩且自然的改善效果;而現在講到中胚層療法就會認為等同於「水光注射」或「水光針」、「水光槍」,其實這三種是同一個東西,指的就是以儀器輔助注射(我們就叫它水光針或水光槍),透過機械化的設定,能調整注射深度與劑量,有些醫師習慣用水光槍是因為它打出來的量比較固定和平均,適合用於大面積均勻補充的情況。
色素型與血管型黑眼圈,中胚層療法怎麼處理?
黑眼圈的成因多樣,常見的有色素型與血管型。色素型黑眼圈是由於皮膚底層的黑色素沉積透出暗沉感,而血管型黑眼圈則是由於眼下微血管擴張,導致眼周呈現淡藍或紫色的陰影,通常與熬夜、疲勞、鼻過敏、眼周血液循環不良有關。
對這兩種黑眼圈,中胚層療法提供的改善方式相對溫和但有效,將有效成分注射至眼周真皮層,不僅能淡化黑色素與血管透出的藍紫感,也能提升眼周皮膚的保水度與透亮度,使細紋變淡、整體看起來更有精神。
(水光槍治療眼周會受到角度限制)
不過根據我的經驗,眼周因為靠近眼睛而且表面不是平坦的,使用水光槍會有一些角度限制,如果醫師使用手動施打就可根據客人的皮膚厚度判斷層次,自行控制針筒推進的速度與深度,適合處理眼周這種地形複雜又敏感的區域,能更精準地施打在需要改善的位置。所以黑眼圈的治療,我更推薦用手動注射的!
可以選擇施打什麼成分呢?
- 自體奈米脂肪:取自自身脂肪,經純化處理後注射,比較不容易產生排斥,能改善眼周細紋,淡化皮膚色素性暗沉。
- 膠原蛋白(熊貓針):膠原蛋白可改善眼周皺紋,暫時性淡化皮膚色素性暗沉。
- 喬雅露(小分子玻尿酸):補水與支撐效果佳,適合眼下細紋多的黑眼圈。
- PRP/PLT/PLE(血小板血漿):來自自身血液,富含生長因子,改善皮膚質感與細紋效果優異。
結構型黑眼圈:中胚層療法只是修飾,手術才是根本解法
結構型黑眼圈主要是因為眼袋膨出與淚溝凹陷形成強烈對比,產生陰影效果,視覺上就像黑眼圈,顯得眼周暗沉又疲憊。這類黑眼圈的主因是立體結構所造成的光影落差。(當然也有合併色素或血管問題的混和性問題)
對於這種黑眼圈,若單靠中胚層療法,其實效果有限!因為它只能改善膚色不均、細紋或乾燥問題,無法從根本改變眼袋與淚溝的凹凸問題,因此,首選治療方式應是眼袋手術。
透過內開或外開眼袋手術,直接移除多餘的眼窩脂肪、或是重新轉位眼窩脂肪去填補淚溝凹陷區,讓眼下區域變的平坦,才能真正解決結構型黑眼圈的根本原因。
混合型黑眼圈:眼袋手術合併中胚層療法,達到最佳效果
混合型黑眼圈指的是結構問題(如眼袋、淚溝)合併色素沉著、血管透出的情況。這種情形下,單一治療手段往往難以徹底改善,建議考慮眼袋手術與中胚層療法,雙管齊下。 利用手術方式解決結構型的眼袋淚溝,並同時搭配中胚層療法進行淺層膚質改善,改善眼下膚色暗沉與細紋問題,更能有效提升整體眼周質感。
通常陳醫師的做法是,透過眼袋手術處理眼袋膨出與淚溝凹陷的立體結構問題,並建議合併自體奈米脂肪做中胚層治療進行細緻改善 ,畢其功於一役達到較好的效果。
在術後可後續搭配喬雅露小分子玻尿酸、膠原蛋白針(熊貓針)、或PRP/PLT/PRE,改善眼周色素沉澱、血管滲透及細紋乾燥等問題,這樣的結合療程能讓術後成果更棒,也讓眼周恢復自然、亮眼。
定期回診,維持最佳狀態
如果覺得中胚層療法改善黑眼圈的效果理想,建議每半年可以回診一次,進行保養性的補打,不僅能延續效果,也能根據眼周膚況進行個別調整與升級療程!畢竟眼周是最容易顯老的部位,透過中胚層療法的細緻保養,能讓眼神精神奕奕,預防熊貓眼。
▶手術諮詢:https://m.me/psdrccc
你也許也會對這些文章感興趣▼